|
| 如邮件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此处。 | 学会首页 | 注册会员 |
| 活动介绍 |
| 为了使学界同行乃至社会公众了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学术贡献和对自然科学的深远影响,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利用所覆盖三级学科种类广泛、人才集中的优势,联合11家地方细胞生物学会、2个学会专业分会在全国14个城市共同举办“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解读讲座”26场,吸引了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中学教师、科研人员以及感兴趣的市民共计3800余人次参与。讲座中,学会专家围绕他们的获奖理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他们的学术贡献、科研历程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部分解读活动在策划时,还引入了嘉宾对话的形式,邀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界专家对获奖背后的人文问题进行了探讨,吸引了许多在校师生、普通市民的现场及线上提问,交流气氛热烈。共有12家媒体对解读活动进行了报道。 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举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解读活动,作为学会的品牌科普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活动规模与社会关注逐年提升。这类诺贝尔奖解读活动使高校学生和科研人员更加坚定了投身科研的决心,使更多市民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有了接触,并与专家学者有了亲切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关注与兴趣,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
| 活动详情 |
| 河北 石家庄 10月15日 |
| 下午2点,由河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承办的诺贝尔奖解读讲座于美术学院报告厅召开,报告特邀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春江教授以“揭秘细胞中的DNA修复机制”为题解读化学奖,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小冬以“阿维菌素、青蒿素与全球健康”为题解读生理学或医学奖。全校师生、科研人员共220人参加了此次报告,并深受启发。【详细】 |
![]() |
|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 10月31日 |
| 由北京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承办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科普报告”在首都医科大学第一教学楼如期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杨运桂研究员负责主讲,讲座主题是“DNA修复之路”。北京地区史语所科研院校的研究生、教授专家等160余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主讲人杨运桂研究员于2005-2008年在英国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Tomas Lindahl院士。杨运桂研究员详细讲述了对遗传物质DNA和DNA修复的认知过程,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各自的贡献、DNA修复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在DNA损伤修复领域的进展;同时还对DNA修复未来发展以及在癌症治疗等临床应用前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展望。活动中杨运桂研究员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详细】 |
![]() |
| 北京 干细胞生物学分会 12月15日 |
|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杨运桂研究员于2005年至2008年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Tomas Lindahl的实验室工作,是他正式退休前指导的最后一个博士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特邀请杨运桂研究员于2015年12月15日为大家做科普报告,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报告现场,杨运桂研究员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DNA损伤修复的多种机制,阐述了DNA修复的重要性,并概括了三位诺奖获得者在该领域做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同时,他以Tomas Lindahl的关门弟子及同事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了一代大师Tomas的科研之路。Tomas对科学问题的专注,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对学生平易近人的态度,对领域同行的无私交流和帮助,无不另现场听众深感敬佩。杨运桂研究员语言风趣幽默,报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听众积极向报告人提问,并参与讨论。本次科普报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详细】 |
![]() |
| 上海 公益新天地园 10月31日 |
| 由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上海市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会承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7号楼203室召开,活动由学会杨瑾副秘书长主持,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陈正军理事长在开始前致辞,特邀了上海巴斯德所江陆斌研究员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及抗疟药的发展历史”的报告,有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学术沙龙的顺利举行,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因此获得公益伙伴日主办方颁发的特别奉献奖。【详细】 |
![]() |
| 上海 东方讲坛讲座 11月13日 |
| 由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东方讲坛》办公室、上海市创新细胞生物学发展基金会承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讲座于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6楼群言厅如期举办。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研究员做了题为“屠呦呦和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启示”的精彩报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易静教授主持讲座,来自市继光高级中学部分师生、市多家中学的生物学、化学的授课老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在读学生以及感兴趣的社区居民等120余人参加活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观众踊跃提问,获得了主讲人的耐心解答。这次讲座使行业内外的公众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受到了公众的好评。【详细】 |
![]() |
| 上海 东方讲坛对话 11月23日 |
| 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东方讲坛、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承办的“东方讲坛•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哟哟屠鸣,以启学林---民族复兴视野下的科技与人文”在锦江饭店锦江小礼堂举行。对话邀请了中科院陈凯先院士、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研究员就诺贝尔奖进行了对话讨论,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诺贝尔奖背后的人文问题。来自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及各区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研员和教师、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科研院所工作者、感兴趣的市民、媒体记者等近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并邀请到了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秦畅主持。【详细】 |
![]() |
| 上海 上海科协大讲坛 12月4日 |
| 《上海科协大讲坛》解读《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普报告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海洋能厅如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特邀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主持,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研究员主讲、戴立信院士、中科院有机所所长丁奎岭研究员、媒体记者许琦敏做为互动嘉宾。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在校学生、高校和科研所的专业研究人员、上海市市民及退休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观众不仅了解了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和她的研究,还领略到了几位专家的科研精神,促进了人们对当代科学的热爱。【详细】 |
![]() |
| 上海 上海科协大讲坛 12月10日 |
| 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解读《2015诺贝尔化学奖》科普报告会在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举行,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旭红院士主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黄俊研究员主讲,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费俭教授与《新民晚报》民生新闻中心主编董纯蕾担任对话嘉宾。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市高级中学的教师,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及热心市民约1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本次讲座使现场的科研人员受到了良好启发,也使市民等非专业人士对诺贝尔化学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人们对生命科学的关注。【详细】 |
![]() |
| 河南 河南科技学院 11月25日 |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河南科技学院10号楼合四教室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河南科技学院承办,特别邀请了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研室主任胡林峰博士带来了题为“屠呦呦与青蒿素”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吸引了在校学生、科研人员等近200人。胡林峰博士从“人类与疟疾”、“疟疾的治疗—奎宁和青蒿素”和“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本次诺贝尔奖进行了解读,并与在座学生进行了愉快的互动交流。本次讲座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掘了学生对学术科研的兴趣,这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详细】 |
![]() |
| 河南 河南师范大学 12月4日 |
| 2015诺贝尔化学奖解读讲座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报告厅举办。活动邀请了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改平副教授以“细胞核中DNA的‘保护神’---DNA修复系统”为主题,为在座约150名师生详细解读了2015诺贝尔化学奖。此次活动共持续约100分钟,王改平副教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DNA复制与修复的知识,从三位诺贝尔获奖者开始,讲述了DNA的损伤修复机制及其作用。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积极地与王教授进行了讨论。最后,许多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解,并表示了自己对几位诺贝尔获得者在科研上的辛苦付出表示崇敬。本次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与对科研的兴趣,受到了听众的好评。【详细】 |
![]() |
| 山东 济南 11月29日 |
| 由山东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揭开DNA修复之谜---2015诺贝尔化学奖解读”的专题科普讲座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26会议室举行,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多个学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特别邀请了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凤志慧教授作为主讲人,讲解了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以及碱基错配修复的主要机制、学术意义及在肿瘤等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与现场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使在座听众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开阔了思维和眼界,启迪在座同学们建立更加长远的科研规划。【详细】 |
![]() |
| 江苏 苏州 12月1日 |
| 12月1日,江苏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和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于下午15:00-16:30、18:30-19:30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和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楼举行。中国药科大学姚其正教授以“屠呦呦青蒿素发现解读”为主题对青蒿素的发现、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地讲述。来自苏州大学的在校师生、科研人员和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以及各直属学校的在职教师约30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并深受启发。苏州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关注。【详细】 |
![]() |
| 贵州 贵阳 12月8日 |
| 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在12月8日下午举办了2015年诺贝尔奖解读讲座,本次活动由贵州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承办,特别邀请了贵州医科大学刘杰麟教授、贵州大学文晓鹏教授分别解读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前来参加讲座的130余师生及科研人员均来自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大学和贵州省中科生物医学与干细胞治疗工程研究员等省内各高等院校。刘杰麟教授从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导入,介绍了疟疾的由来与治疗方法,令在座观众对其有了深入的认识;文晓鹏教授以“遗传物质与生命科学的世纪”为题,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本次活动激发了听众对科研的热爱,获得了圆满成功。【详细】 |
![]() |
| 湖北 武汉 12月1日 |
| 湖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湖北大学承办的“2015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打开DNA修复之门”精彩报告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如期举办。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学峰教授做客思睿厅,以化学奖获得者为切入点,向现场观众展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进而介绍了不同因素导致的损伤类型,并重点讲解了DNA的四种修复机制以及应用前景。参加讲座的280余师生与陈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受到了良好的启发。【详细】 |
![]() |
| 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1月22-27日 |
|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于11月22日、27日举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潘传英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前来参加讲座的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共计328人。潘教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进行了介绍,并科普诺贝尔奖和疟疾的相关知识,从疟疾谈到青蒿素的发现、治病机制等,使同学们不禁对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及贡献肃然起敬。潘老师还指出做科研要做到三点: 首先是要刻苦努力,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体力工作和高强度的智力输入;二是在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技术和试验记录等方面要足够细心,经得起考验;最后是突破思维界限,形成缜密的批判性思维。同学们现场反响极其热烈。讲座结束后,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详细】 |
![]() |
| 陕西 第四军医大学 12月9号 |
|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5年诺贝尔奖解读科普讲座”活动在新城区励志小学多功能厅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赵亚博士为新城区励志小学100余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狡猾的疟原虫》的科普知识讲座。通过列数据、举例子、播放视频动画等方式,将疟原虫在人体内与红细胞、肝细胞作用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生动讲解。赵博士还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种重要寄生虫的大体标本。并在热烈的气氛中,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多个问题。本次活动不仅使小学生们了解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和科研工作者的开拓创新精神,还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详细】 |
![]() |
| 陕西 渭南师范学院 12月16日 |
| 由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共同举办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化学与环境学院李亚琳老师为现场150名在校师生带来了“青蒿素的发现及药理作用”的科普讲座。报告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期间大家反映热烈,气氛非常活跃,加之报告的趣味性,现场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报告最后是一段屠呦呦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报告视频,所有人都静静的听着,体现了对伟大科学家的尊重和爱戴。【详细】 |
![]() |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1月25日-12月2日 |
| 由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齐齐哈尔大学承办的两场2015诺贝尔奖解读报告在齐齐哈尔大学生命楼举办,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2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11月25日下午,于天飞副教授以“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贡献---从青蒿素说起”为题带来了精彩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于教授重点讨论了屠呦呦的科研工作于青蒿素对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并与在座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气氛热烈。12月2日下午,张伟伟副教授以“细胞内DNA修复机制---疾病预防”为主题解读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介绍了DNA损伤引起的疾病和其自身修复机制,并与在做听众探讨了三位获奖者为科学带来的新思路,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此次诺贝尔奖解读活动不仅使齐齐哈尔大学学生了解了诺贝尔奖,更促使大家更努力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研究中,获得了师生的肯定。【详细】 |
![]() |
| 黑龙江 哈尔滨 12月3日-12月16日 |
| 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分别举办了三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共计有311位在校师生参与活动。12月3日,哈尔滨师范大学邀请郭东林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的骄傲—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科学家屠呦呦”的讲座。郭东林教授从诺贝尔奖的来历、评选过程以及历届获奖的中国人为切入点,讲述了诺贝尔奖的历史。随后,郭东林教授用丰富的图文内容为在座观众展示了科学家屠呦呦对人类疾病治疗的伟大贡献。此次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和对前端医学的兴趣。12月6日,王长林副教授作为特邀主讲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了题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的活动,王长林副教授为现场师生介绍了获奖者屠呦呦的生平及研究经历,详细讲解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机理。最后,王教授还回顾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届获奖者的科研工作。此次讲座使现场观众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12月16日,景云荣老师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举办了解读活动,重点讲解了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危害和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使现场观众对本屠呦呦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座最后,景云荣老师鼓励大家积极投身科研,提醒大家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激励在场的学生做学问要沉着由耐心。活动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详细】 |
![]() |
| 安徽 合肥 12月26日 |
| 安徽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讲座活动在生命科学学院如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立医院、等多个高校和单位的15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讲专家是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廖福龙研究员,廖博士以“青蒿素的发现和诺奖的启示”为题,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诺奖周活动纪要,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并通过现场师生对话以及与现场提问等互动方式,共同探讨了诺贝尔奖背后的人文问题,解读了屠呦呦获奖带给我们的启示。活动获得了学生的好评,激发了师生们对科研的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