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负责人 |
杨奎琨 |
政治面貌 |
群众 |
实验室 具体名称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实验室 |
活动 日期 |
2023.6.3 |
活动地点 |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2E栋202室 |
||
参观 人数 |
60 |
科普主题/研究方向 |
自组装纳米前药用于肿瘤的治疗 |
||
参观者 (√) |
R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社区居民 ¨其他 |
||||
实验室志愿者人数 |
3 名,其中中共党员人数为 2 名 |
||||
活 动 新 闻 稿 |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旨在通过调节或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相比,免疫治疗具有特异性强,毒性低,疗效显著和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然而,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耐受等问题,导致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只有约20%,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将免疫治疗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相结合,开发联合治疗系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可以有效的将化疗与免疫药物递送到肿瘤部位,调节并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提高化疗/免疫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载体被用于肿瘤化疗/免疫结合疗法,包括脂质体、无机纳米载体、高分子纳米载体和仿生纳米载体等。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谭蔚泓院士将核酸适配体、化疗药物阿霉素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αPD-L1结合得到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载体,在肿瘤微酸环境中该纳米载体可以迅速释放包载药物引起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肿瘤抑制效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研究员将化疗药物奥沙利铂与IDO酶抑制剂NLG919结合,得到了一种可以同时激活化疗与免疫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纳米药物;浙江大学顾臻教授设计了一种同时包载阿霉素和瘤胃酸的纳米载体,前者可以通过化疗作用杀死肿瘤细胞,后者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PD-L1抗原的表达激活免疫作用,二者共同作用显示出了比单一疗法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参观者和志愿者与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理事长吴琼教授(前排左7)合影
活动志愿者与本次活动海报合影
活动志愿者给参观者讲解肿瘤研究动物模型—乳腺癌肿瘤模型
活动志愿者给参观者讲解纳米前药的合成及组装
活动志愿者给参观者解答疑惑 |
||||
媒体 报道 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