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3年全国联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掠影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大分子核磁实验室杨帆课题组——生物大分子NMR

实验室负责人

杨帆

政治面貌

群众

实验室

具体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大分子核磁实验室

活动

日期

2023.06.03

活动地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2E420

参观

人数

60

科普主题/研究方向

生物大分子NMR

参观者

R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社区居民     ¨其他     

实验室志愿者人数

       3      名,其中中共党员人数为      2       

稿

1946年,Purcell和Bloch两位物理学家,第一次观察到了核磁共振现象,也因此于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以后,核磁共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在PDB数据库中,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得到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共有18067个。那么,NMR在生物学方向有哪些应用?与X-射线晶体衍射、冷冻电镜的实验技术相比,NMR技术有哪些优势?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帆副研究员课题组于2023年6月3日举办了以“生物大分子NMR”为主题、面向本校大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开放日”的科普活动。活动由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主办哈工大生命学院承办。

此次科普活动主要包括实验室参观与志愿者答疑两个环节。首先,志愿者围绕液体核磁共振仪(NMR),讲解了一维谱、二维谱以及三维谱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学的应用。以蛋白质与RNA的滴定实验为例,为同学们展示了NMR具有检测两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其次,志愿者阐述了蛋白纯化的过程,包括大肠杆菌过量表达,镍柱的分离纯化以及浓缩收集等步骤。再次,志愿者讲解了NMRX-射线晶体衍射、冷冻电镜的实验技术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最后,志愿者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进一步了解NMR在生物学的应用。

此次实验室开放日”的科普活动,向大学生宣传普及生物核磁的相关知识,打开了同学们的“科研”视野,将科研的“高精尖”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参观者和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与活动海报合影

 

参观者浏览各实验室活动海报

 

志愿者讲解核磁样品的制作

 

志愿者讲解蛋白纯化的过程

媒体

报道

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