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诺贝尔奖解读讲座全国联动
活动专刊

导读:活动介绍 | 天津1 | 陕西 | 湖北 | 江苏 | 上海 | 天津2 | 黑龙江 | 广州

学会首页 | 注册会员
活动介绍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工作是“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属于神经细胞生物学知识,其影响覆盖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医学等不同领域;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工作是“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开发”,也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密切相关。为了让社会公众及学界同行深入理解这些科学成就对当前自然学科的发展贡献,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培养锻炼科技创新意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在学会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的倡议和组织下,于12月份诺年尔奖颁奖前后,联合多个省、直辖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或化学奖解读讲座”吸引了众多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与市民参加,收到了良好效果。
 
活动详情  
天津 10月17日 Top
天津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在南开大学元素所举办了由孔德明教授主讲的 “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科普讲座。在本次讲座中,孔德明教授讲解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0.2μm的成因、GFP蛋白、荧光显微镜技术等方面,并且说明这些发明/发现在新技术发展领域的奠基性作用。接着讲到了新技术实现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通路可视化的原理,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加微观的世界。最后谈及三位科学家的生平,都曾有过一段低谷,甚至放弃了科研事业。但是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注意了解科研的动向,善于思考并勤于动手,最终在技术发明上有所建树。这鼓励我们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所起伏,但不应放弃思考,并为之奋斗。

主讲人

讲座现场
陕西西安 11月8日 Top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在主办“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期间,专题举办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解读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代表在陕西中医学院会展中心参加了会议。
学会邀请了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第四军医大学王键教授做主讲人,就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John O’Keefe等三位科学家在“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中的学术贡献做了名为“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脑内认知地图的解析”的专题解读。王键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讲座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从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科学的热情、不懈地努力、科学问题的发现及对关键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细致生动地解读了三位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主讲人

报告PPT首页

报告现场
湖北武汉 11月27日 Top
湖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在湖北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黄振立教授讲解,湖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刘静宇教授、秘书长李文化教授和教学与科普委员会主任程汉华教授、倪娅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胡继鹰教授等出席了报告会。本次讲座面向社会,以科普形式向与会者讲解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知识内容,为广大听众了解当今世界化学的科学进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对于提高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主讲人

报告现场
江苏南京 12月2日 Top
江苏省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学会在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解读讲座”,200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学会邀请了学会理事、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特聘教授高隽作为主讲人,做了“大脑的GPS”的专题讲座。高隽教授长期从事“学习与记忆”方面的研究,她从几个问题开始“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身处何方?怎么找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如何存储这些信息,从而能够在下一次立即找到这条路?”,引出了奥基夫、莫泽夫妇三位2014年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研究,介绍了三位科学家揭秘大脑GPS的过程,以及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

主讲人高隽教授

活动海报
上海 12月7日 Top
值此诺贝尔奖颁奖之前,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科协大讲坛》办公室等单位在上海科学会堂二楼卢浮厅合作举办《上海科协大讲坛》解读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普讲座,由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院士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林龙年教授作题为《解码大脑的空间方位认知》的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秀艳教授,《文汇报》科教卫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许琦敏为互动嘉宾。通过专家浅显易懂的讲解,使公众走近诺贝尔奖。此外,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还参与举办了《上海科协大讲坛》解读2014诺贝尔化学奖科普讲座,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亚作题为《他们突破了难以逾越的光学衍射极限》的主题报告。每场主题报告后,主持人、报告人、嘉宾以及听众间,围绕主题进行了积极互动和对话,气氛非常热烈,让现场300多名与会者及大学生受益匪浅。

杨雄里院士主持

林龙年教授主讲

嘉宾对话

活动海报

报告会现场
 
天津 12月11日 Top
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报告厅举办由天津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刘力教授主讲的“解读诺奖—从‘位置细胞’到‘位置神经环路’”科普讲座。
主讲人刘力教授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专注于神经系统的机制研究,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本次讲座中,刘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例子带领着大家走进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神秘殿堂。刘教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神经生物学的历史,视觉认知与神经回路的关系,大脑中海马体的功能,引出了空间定位与大脑海马体的关系,也就是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研究。然后又讲解了他们的主要研究项目,讲解了果蝇视觉学习记忆的神经回路放面的问题,带领我们探索神经网络的世界。

主讲人

讲座现场
黑龙江哈尔滨 12月12日 Top
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在哈尔滨工业大举办了主题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大脑的GPS系统”的科普讲座,特邀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从理学和工学的不同视角为大家解读“大脑定位系统”。讲座由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秘书长吴琼教授主持,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多个专业的5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听取了报告。讲座围绕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展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讲解了大脑如何创建一个有关自身周围空间位置的地图并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方向。其中主讲人黄志伟教授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其研究成果曾发表于《Nature》杂志(IF:42.4),并被选为精选文章在同期《自然》杂志《新闻与视点》栏目中重点推荐。

秘书长吴琼主持会议

黄志伟教授作报告

高文朋博士作报告

学生听取报告
广东广州 12月18日 Top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200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Tim Hunt教授主讲的“做让自己真正兴奋的研究”主题讲座。Tim Hunt因其发现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蛋白-周期素(Cylins),与Leland Hartwell、Paul Nurse在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杰出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一开场,71岁高龄的Hunt热情地与观众打招呼,“你能得,任何人都能得诺奖。”Hunt借用他夫人的话语激励年轻科学工作者,要勇于突破日常工作,做让自己真正兴奋的研究,中国的科学家未来也能获奖。Hunt重点阐述了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发现与自己在该机制中的贡献,形象地将细胞研究比喻成在一座图书馆中挑选出一本书,选择做一个实验好比挑出书本上的一页,而页面上的内容则是海量的数据,其实验过程与结果,一切都充满未知。演讲中,Hunt认为,DNA损伤、不完整或染色体分配不正确,细胞都会走向死亡,如果逃过正常的细胞周期,则会形成肿瘤。肿瘤正是细胞周期异常导致的疾病,研究CDK4/6的抑制剂,使癌症细胞停留在间歇期(G0期)是肿瘤治疗的理想之路。他鼓励研究癌症的科学家将关注点放在细胞周期上,从根本上治愈肿瘤。

Tim Hunt教授作演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