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活动-揭秘微观世界: 神奇的植物细胞

发布日期:2023-09-21  浏览次数:3053

       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分会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于9月17日上午以“揭秘微观世界: 神奇的植物细胞”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本次科普活动为以植物细胞为主题,采用科普讲座、实验展示和参观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植物细胞和细胞学研究的讲座及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等观测技术,帮助青少年领略植物细胞的微观之美。
       面对来自上海各学校的二十三名学生,志愿者们首先采用科普讲座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植物细胞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现历史及其应用。随后,为增进同学们对显微镜技术的认知,志愿者现场操作了实验室常用的微分干涉显微镜,演示了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实验,并带领同学们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表达GFP和mCherry的植物细胞。在实验观察中,同学们对液泡、细胞核、细胞壁等植物细胞结构有了直观认知。
       除了科普讲座和实验展示,本次科普活动还安排了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志愿者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细胞相关的问答题,通过趣味性和竞争性,增强了同学们对植物细胞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志愿者还为他们送上小奖品。

       在植物细胞的科普活动后,同学们还有一个同样精彩的目的地——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这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标本收藏和科普展览于一身的大型专业昆虫馆,收藏了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20多万件,是中国收藏量居前的昆虫馆之一。在解说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及其家长进入昆虫博物馆,了解了昆虫的生命周期、形态、结构、行为等基本知识,观察了各种活体和标本昆虫,如蝴蝶、蚂蚁、竹节虫、天牛等。同学们对于昆虫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感到惊讶和敬佩,也对一些常见的害虫和益虫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小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植物与昆虫,为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科普活动志愿者:翟宁,李子娟,谢地香,蔡圭,李煜,李炳宇,段雪杨,万思源,曾民环,徐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