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肝脏衰老标志物共识审定会暨肝脏衰老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3-09-06 浏览次数:21486
2023年9月3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承办的“肝脏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讨论会暨首届肝脏衰老高峰论坛”在北京双清大厦成功召开。同济大学、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暨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大连医科大等单位共同参与。
会议由同济大学裴钢院士、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转化科学中心主任王韫芳教授、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黎健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本次会议得到多位全国著名专家支持。参会并发言的专家包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卢倩教授、郑卓肇教授、李林宸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管又飞教授、暨南大学鞠振宇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幼硕教授、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曲静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金汗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何志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黄鹏羽教授、北京医院黎健教授和唐蔚青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阮雄中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琳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杨吉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员。
当日上午,参会专家、学者进行共识审定。大会首先由董家鸿院士致辞,在介绍现场专家同时,表达了强烈的进行深入合作、学术交流的愿望。
接下来同济大学裴钢院士致辞,表示衰老研究是生命医学的前沿,当前医学面临重大慢病挑战都与衰老有关。肝脏作为生物体最重要、最特殊的器官之一,承担着代谢、解毒、消化、免疫等一系列重要功能。肝脏衰老是机体衰老的驱动因素之一,具有不寻常的研究意义。对于肝脏衰老标志物研究,希望能够切实做到共识、共行、共享,努力走在国际的前列。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转化科学中心王韫芳教授致辞,表示衰老不仅是生命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因此值得我们投入时间以及精力进行研究,科学界也需要肝脏衰老领域研究的进步来推动国家对于衰老的认知。
北京医院黎健教授对肝脏衰老标志物共识讨论稿的关键点进行了讲解。主要涵盖三个部分:
肝脏衰老标志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黎健教授认为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人体肝脏衰老的程度、速度及向肝脏退行性疾病演化的关键节点。
肝脏衰老标志物的推荐清单:黎健教授介绍了肝脏衰老生物标志物的遴选依据和证据强度判定标准。提出肝脏衰老标志物应具与生物学年龄、结构、功能一致,并具有易测量、无侵入性或微侵入性的特点。从功能标志物、影像标志物和体液标志物三个层面介绍了拟推荐的衰老标志物具体清单内容。
肝脏衰老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行动框架:1. 推动中国千人肝脏衰老研究计划的标准和拓展的队列研究;2. 寻找肝脏衰老的拐点、明确干预的时间节点;3. 推进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开发,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肝脏生物学年龄衡量体系和相关疾病预测的模型;4. 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推动中国肝脏衰老标志物研究指南标准的建立和应用,以提高我国老年肝脏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
最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此次共识审定会的成功举办及重要意义,指出肝脏衰老研究可能是干预机体衰老的重要抓手。在联合体的框架下进行肝脏衰老标志物研究,是建制化、有组织科研范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有助于推动我国衰老基础和转化医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刘光慧对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以“衰老的编程和重编程”为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韫芳教授以“微环境调控肝脏衰老与再生”为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以“老年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为题、暨南大学鞠振宇教授以“能量代谢调控肝脏衰老和再生”为题、重庆医科大学阮雄中教授以“棕榈酰化修饰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为题、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曲静研究员以“灵长类肝脏衰老的标志物研究”为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员以“衰老肝脏代谢改变与再生障碍”为题、大连医科大学管又飞教授以“脂滴相关蛋白与脂肪肝防治”为题进行会议报告,分别从肝脏衰老的程序化、微环境、脂质及能量代谢等角度,阐述了肝脏衰老及再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并同在场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明确了我国“肝脏衰老标志物”研究的行动框架,就肝脏衰老的度量和干预形成了初步共识,对推动健康增龄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老顽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