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 2023】分会场回顾之糖脂代谢稳态调控和疾病分会场
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2659
2023年4月13日上午8点30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全国学术大会·苏州”-糖脂代谢稳态调控和疾病分会场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G馆G205室召开,本分会场主要围绕糖脂代谢稳态调控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展开,由武汉大学宋保亮院士和复旦大学赵同金教授主持,共有11位报告人汇报。
南京医科大学李朝军教授为第一个报告人,他的报告为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HCC(肝细胞癌)早期预测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方式。他发现高脂饮食会下调蛋白质异戊二烯化关键酶(GGPPS)的表达来增强糖酵解,加速NAFLD的纤维化进程。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卜鹏程研究员主要聚焦“肌酸”并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肌酸的不利影响,即肌酸能够促进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转移并缩短小鼠存活率。肌酸依赖单极纺锤体激酶(Monopolar spindle 1 kinase, MPS1)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上调Slug/Snail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东北师范大学魏民教授提出了“丁酸/丁酰辅酶A/CPT1A调节轴”促进iTreg细胞分化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新机制。经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丁酸,在ACSS2的催化下生成丁酰辅酶A。因结构与CPT1A的生理性抑制剂相似,能竞争性结合CPT1A并不影响CPT1A的活性,从而增强脂肪酸氧化代谢,促进iTreg细胞分化,有效地缓解了炎症性肠病的进程。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甘振继教授首先介绍了肌肉代谢过程中线粒体蛋白质稳态控制与肌肉含量和功能维持之间的机制关联。他发现,骨骼肌线粒体蛋白酶LONP1缺失,导致其特异性调节底物PARK7蛋白的异常积累,从而引发肌细胞过度的自噬现象。此外,他还提出白色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虽然少,但调控其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对细胞命运也具有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黄林章研究员阐明了循环的“有害胆固醇”进入动脉壁促进斑块形成从而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分子机制。LDL与SR-B1在内皮细胞胞内小泡中存在共定位,LDL的转运需要其直接结合SR-B1和受体的8个氨基酸的细胞质结构域。而该结构域募集胞质分裂的DOCK4,将LDL与SR-B1的结合与RAC1的激活偶联,促进SR-B1内部化和LDL的转运,进而促使斑块形成和心脏病发作的发生。
浙江大学叶存奇研究员阐明了在真核酵母模型中磷脂合成是如何通过小分子代谢物与组蛋白修饰来重塑饥饿条件下的代谢规律。营养缺乏条件下,膜磷脂代谢在改变细胞膜物理特性的同时,消耗大量的腺苷甲硫氨酸,发出饥饿信号,促使组蛋白H3K36发生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
复旦大学赵同金教授发现了脂肪酸能够通过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该过程依赖于CD36分子以及质膜上的小窝结构。棕榈酰化修饰能够被小G蛋白ARF6识别并招募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介导的CD36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的分选,从而介导脂肪酸吸收。同时发现,去棕榈酰化的CD36能够触发内吞信号,这一信号的往复进行最终促进了上述脂肪酸的内吞过程。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林兆宇副教授着重研究肥胖记忆小鼠模型中免疫系统记忆的作用。他发现CD4+T细胞对于小鼠的肥胖记忆有显著作用,在CD4+T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中,肥胖记忆消失。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群特异性的T细胞亚群在肥胖记忆中被激活,并且PE能够促进这些细胞亚群的增殖,从而进一步促进肥胖记忆的形成。
北京大学邱义福研究员发现Hippo通路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的可塑性来控制脂肪组织纤维化,而巨噬细胞中的TGFβ信号在此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敲除Lats1/2的脂肪细胞可以在TGFβ刺激下去分化为DPP4+祖细胞并转化为DPP4-肌成纤维细胞,并且肥胖过程中Hippo通路的抑制削弱了脂肪细胞的身份,同时促进了脂肪细胞ECM的重塑活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政研究员揭示了WTAP调控脂肪异位存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的新机制。Wtap的肝脏缺失导致NASH,分别由IGFBP1、CD36和细胞趋化因子如CCL2介导。WTAP与启动子中富集的特定DNA基序结合,并在HDAC1的参与下抑制基因表达。
武汉大学张竹珍教授将研究对象聚焦在皮肤下的脂肪组织(Dermal Fat),发现真皮层脂肪细胞免疫相关的基因相对皮下脂肪显著升高,这有望为真皮层脂肪细胞的标记物的筛选和鉴定提供了线索。其次,通过利用单细胞测序和小鼠模型,探讨了真皮层脂肪细胞在皮肤衰老、成纤维组织代谢交流以及毛发生长中的作用。
撰稿人:王娟, 翁丽
审核人:赵同金, 宋保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