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 2023】分会场回顾之神经信号传导与疾病分会场

发布日期:2023-05-04  浏览次数:2561

      2023年4月13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全国学术大会”—神经信号传导与疾病分会场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G馆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共邀请了9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精彩报告,吸引了近百余名老师及学生参加,会议由韩俊海教授和仇子龙研究员主持。在本次分会场中,与会专家主要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Renpenning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AD,Alzheimer's disease)、抑郁症(Depression)、神经元轴突退行等神经性疾病的致病机理方面分享了各自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会现场

     在此次会议中,军事医学研究院吴海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员和杨侃副研究员三位专家分别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在ASD方面的研究成果。吴海涛研究员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VPA(丙戊酸)诱导孤独症样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仇子龙研究员分享了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点替换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使其能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进而改善ASD相关行为的研究成果;杨侃副研究员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一个全新的ASD风险基因SENP1(Sentrin特异性肽酶1)在压后皮层中调控ASD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以上三位专家分享的研究成果为早期干预和改善ASD核心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东南大学韩俊海教授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关于Renpenning综合征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Renpenning综合征致病基因PQBP1(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通过平衡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来调控大脑发育过程,为揭示Renpenning综合征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东南大学韩俊海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朱玲强教授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在AD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Tau蛋白聚集除了重塑神经元-胶质细胞之间的交流之外,还会通过A1R(腺苷A1受体)/Lcn2(人脂质运载蛋白2)信号通路来促进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进程,该研究成果为AD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勇研究员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在抑郁症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抑郁症小鼠模型中的AMPA受体数目会显著性减少,此外他们还发现通过注射CBD(大麻二酚)可以改善这种表型,该研究成果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策略。
     北京大学研究员杨竞、暨南大学曲宜波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姬生健教授分别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在神经元轴突生长和退行方面的研究成果。杨竞研究员分享了在神经元轴突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SARM1(无菌α和Toll白介素受体基序蛋白1)会通过降解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促进轴突退行并在SARM1蛋白中找到了全新的NAD+结合位点,该研究成果为神经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靶点;曲宜波教授分享了神经元轴突再生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CELSR2(人钙粘蛋白EGF LAG七经G-型受体2)会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过程,此外他们还发现敲除Celsr2会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过度生长、树突分支增多进而导致小鼠出现社交记忆障碍;姬生健教授分享了表观遗传因素在神经元轴突生长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YTHDF2(YTH结构域连接蛋白2) 通过控制 m6A 修饰的靶mRNA稳定性来调节DG(齿状回)区颗粒细胞神经元轴突苔藓纤维的生长过程,进而调控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以上三项研究成果为改善神经损伤和社交记忆障碍相关的神经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观众现场提问

      在本次“神经信号传导与疾病”分会场中,多位专家汇报了多种神经性疾病新的致病机理并详细揭示了其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改善和治疗这些神经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撰稿人:刘文华
审核人:韩俊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