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罗凌飞教授发现脑血管损伤修复新途径

发布日期:2016-05-04  浏览次数:2688


美国时间5月3日,西南大学罗凌飞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在Cell Press期刊Immunity线上发表。他们发现在斑马鱼脑血管的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可以将损伤的脑血管两端重新牵引黏着在一起,进行修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脑微血管会变得越发容易断裂,并产生“微出血”。这种脑微血管损伤容易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或者使认知能力下降。断裂脑血管能否自我修复及如何修复一直是未知的。西南大学罗凌飞教授团队发表在Immunity 上的文章首次揭示了白细胞中的巨噬细胞能够通过产生机械收缩力牵引连接断裂血管的两个末端,将其重新粘合在一起。

观察发现,在损伤约半小时后,巨噬细胞出现在损伤血管处,开始修复工作。首先,巨噬细胞分别向断裂的微血管末端伸出两个“手臂”,在断裂处分泌的粘附因子作用下,巨噬细胞像的两个“手臂”分别与两个血管末端连接在一起,并不断地牵引拉近两个末端,最终完成修复。研究人员推测,巨噬细胞与血管组织产生的起粘附作用的分子,在修复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血管末端重新连接完成修复以后,巨噬细胞就会离开断裂处。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三个小时左右。

研究人员在大脑以外也发现了相似的修复过程。他们在脑外部的微血管上采用同样的方法诱导血管断裂,巨噬细胞再一次用同样的方法将断裂的微血管末端成功接合在一起。巨噬细胞并非微血管破裂的唯一修复系统,但却是最快速有效的修复途径。研究人员发现,当斑马鱼体内没有巨噬细胞的时候,断裂的微血管两端会自主地向彼此缓慢延伸,直到连接完成,这个过程则需要近六个小时。





来源:微信公众号 知社学术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