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举办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讲座

发布日期:2015-12-24  浏览次数:1443


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Paul Modrich以及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Aziz Sancar,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三位科学界先驱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细胞是如何修复损伤的DNA以及保护遗传信息的,为我们了解活体细胞是如何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认识,并有助于很多实际应用比如新癌症疗法的开发。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杨运桂研究员于2005年至2008年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Tomas Lindahl的实验室工作,是他正式退休前指导的最后一个博士后。2015年12月15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特邀请杨运桂研究员在中科院动物所B105报告厅为大家做科普报告,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此次讲座吸引了150余人前来参与。

报告现场,杨运桂研究员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DNA损伤修复的多种机制,阐述了DNA修复的重要性,并概括了三位诺奖获得者在该领域做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同时,他以Tomas Lindahl的关门弟子及同事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了一代大师Tomas的科研之路。Tomas对科学问题的专注,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对学生平易近人的态度,对领域同行的无私交流和帮助,无不另现场听众深感敬佩。

杨运桂研究员语言风趣幽默,报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听众积极向报告人提问,并参与讨论。本次科普报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


杨运桂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现场


现场交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