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大师谈”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5-12-03 浏览次数:1420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原标题:协同学会各方资源,打造科普高端品牌——记“科技前沿大师谈”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专家委员会会议现场。
2015年11月10日下午,新华网“科技前沿大师谈”项目组与专家委员会就项目发展与规划、建设机制与实施难点、专家选题推荐及建议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会谈。
会议开始,新华网科普信息化高级项目经理李新首先汇报了“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项目进展情况,并简要介绍“科技前沿大师谈”内容制作流程、建设机制与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其中主要就选题遴选、科学性把关等问题征询了专家意见。

新华网科普信息化高级项目经理李新汇报“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项目进展。
随后,“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针对项目发展与规划、建设机制与实施难点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亚洲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副会长廖洪恩指出,项目可以专门建立一个专家库,先跟专家沟通拍摄计划,预约时间;审核视频时,给专家设定一个时间,以免时间冲突或专家遗忘,确保制作流程的流畅性。在科普内容建设方面,他指出,科技相关新闻很容易通过微信等网络媒体流通,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准确,可能有误导类信息,这方面需要有应急措施,前沿专家需要站出来,从科学角度辟谣,从而提高关注点或点击率。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苗龙指出,科学家现在也意识到科普越来越重要,在科学传播方面,不同老师可能讲的不一样,应该做到术业有专攻,比如转基因方面应该让专家做解读。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华跃进强调,视频点击量非常重要,目前项目团队已经注意到提高,但没有系统考虑。因此在管理体制层面,是否把点击量作为一个考核指标,真正让广大读者感兴趣。大师谈视频目录中有三个题目与3D打印有关,规划时是否考虑到会有重复?又比如食品安全方面,录制几个视频可以提前安排规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北京制冷学会理事袁卫星指出,在内容把关与选题遴选方面是否可以考虑聘请第三方的专家进行审核?一个科技领域内有3~5位专家,因为视频跟文章还不太一样,多个专家可以针对数据等方面做个校正。最近热门的有石墨烯材料、电动车、绿色低碳能源、碳排放等,其实很多社会问题是能源问题,选题可以结合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科学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野指出,围绕“科技前沿大师谈”题目,体现前沿性的问题,要求选题具备热点和前沿两个要素,但热点问题不一定前沿,前沿问题又具有争议性,这就需要依靠各个学会确定。大师由学会推荐,时间问题、审核问题都不大,前期的脚本、前期策划怎么去做很重要,需要跟学会沟通以提高效率。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施阳指出,药学会前期跟大师谈项目有过合作经验,利用好学会的力量,维持专家库会更加事半功倍。“科技前沿”可能青少年更感兴趣,因此线下活动是否可以进校园?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的线上线下活动方式、展现形式。学会这边有很好的资源,但没有好的渠道,双方可以进一步合作。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卫提到,大师谈不见得一定要请院士,科研人员可能很忙,考虑高校名师也是一种选择。前沿的一定是有争议的东西,每个栏目里面3~5位专家既有院士也有名师,这样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补充。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孔照胜指出,院士来讲科技前沿话题,可能风趣性差些,如果请一些讲课非常受欢迎的老师,平衡一下可能更好。比如有些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在网上勇于承担科普答疑的责任,而且这些老院士在社会上有一定声望,讲得非常风趣,能够把有争议性的话题转向更正能量的方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部项目主管张静蓉建议,大师谈视频相关主题打包推送,从多个角度解读,结合不同形式,提升传播效果。与学会合作方面,是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学会掌握了非常好的专家资源,新华网具有平台优势,可以更紧密的合作。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信息组组长刘雳宇指出,大师谈选题应该跟着国家重大战略走,形式可以活泼,内容严肃即可。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科研的未来一代,为国家科研服务,大部分专家愿意无偿地提供咨询。
最后,中国科协科普部综合处干部李伟元提到,“科技前沿大师谈”项目2014年开始启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综合处负责,新华网承建。最初的规划就是做出一个高端大气的品牌,至今项目刚满一年,是科普信息化各项目中最年长的,取得的成绩也出乎最开始的预料。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新华网需要用好渠道,用好各个学会、高校和各科研所的资源。
会议结束前,“科技前沿大师谈”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就“热点科普要不要做?”“科技前沿大师谈”是否更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包括:视频选题的时效性、趣味性、可读性要加强,热点科普和前沿科技并没有太多矛盾,可以借助学会的力量处理好“热点与前沿”关系;选题不要为热点而热点,科普永远跟不上热点,需要长期的积累,建议大师谈里面再分子项,不同的子项,主攻不同的传播模式;科普传播需要海量资源支持,单靠新华网独自的资源不行,而学会的优势就是专家资源丰厚,两者紧密合作,应用“科技前沿大师谈”平台解决双方的问题。
(编辑:汪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