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10-12-20  浏览次数:2192

第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于2010年12月18-19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一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家、国家“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973首席科学家等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30 多人作学术报告,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60 余位国内干细胞领域的科技人员参加了大会。

本届论坛分主题报告及中心议题报告。论坛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担任执行主席。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广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其中把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持领域,于2004 年设立干细胞专项,于2008 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干细胞联盟――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近两年更加大了对干细胞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相信在国内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廖小罕表示,当前干细胞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研究布局的重点领域,除了启动干细胞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以外,国家还在高层次专家队伍的建设、国内研究资源和平台整合以及建立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做了重要安排。国家干细胞、生殖与发育专家组已初步完成了干细胞研究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相信国家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在“十二五”期间会更上一个台阶。广州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直都有前瞻性的眼光,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也是走在前列,体现超前的视野,相信在未来会取得领军的地位。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作了题为“中国干细胞研究概况及展望”的报告,他指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不仅是基础研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整个经济的发展,甚至为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前景和机遇。他号召年轻科学家们更多地投入到这个领域,为人类的健康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本届论坛主要围绕干细胞调控、干细胞及胚胎发育、细胞命运转化、干细胞的直接分化、小分子化合物与干细胞调控、成体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干细胞应用及干细胞产业化等议题作报告,并展开交流与讨论。

本次论坛促进了广州地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1. 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效益评估
第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在中国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也说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会代表通过本次国际会议之平台,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提高了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利用会议契机,对本单位科技成果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大了广州生物院的国内国际学术影响,提高了生物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同度。
论坛期间,正值广州生物院牵头承担的两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发育与生殖重要哺乳动物模型的建立”(2011CB944200)和“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 多能性差异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2011CB965200)启动,为更好地与国外干细胞领域的专家进行充分交流,广州生物院将项目实施启动会作为“第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启动的两个项目中,“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 多能性差异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2010年实施的“干细胞”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批启动项目之一,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由广州生物院研究员米格尔•艾斯特班担任,这是非华裔外国人首次成为中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广州生物院领衔两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标志着广州生物院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重大飞跃。
论坛期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还与韩国干细胞研究所(KSCRC)签署了干细胞研究谅解合作备忘录,初步达成了干细胞领域的合作研究计划。
论坛共吸引了国内外260多名干细胞研究学者参加。大会主题报告2篇,中心议题报告30篇。这些报告代表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是在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创新性成果不断出现、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也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其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井然有序的会议组织工作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誉。论坛的胜利召开对华南地区乃至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干细胞产业化将产生重要影响。

2. 与预期目标相比较说明完成项目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广州地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举办了本次论坛。论坛在交流成果、探索前沿方面,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形成了“年度干细胞盛会”的品牌。论坛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广州乃至我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促进了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的纵深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次会议被纳入留交会系列会议,且在会议开始前三天出现会场被政府征用,不得不将部分参会人员和两个973启动会分流至东方宾馆,由此导致本部与留交办以及广之旅的协调工作激增,并带来若干负面影响。
回顾会议过程,总结存在如下问题:
1) 报道流程不够清晰;
2) 住宿紧张,专家入住时遇到较多问题;
3) 分会准备仓促,相关事务安排不到位;
4) 工作安排划分不够细致,工作分配上出现较多重叠和冲突。

3. 对今后开展相关项目工作的建议
本次会议得以圆满召开,与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国科学院、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本次会议,我们也在会议的组织上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举办此次会议,我们认为会议的组织工作在会议流程中至关重要,会议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议能否顺利进行。针对明年的会议,有如下建议:
1) 将会场的布置,包括录音、录像、拍照、投影器材、背景、横幅等工作外包给专业会务公司。
2) 细化工作分配,不同工作组成员尽量不要交叉。
3) 会议进行时,内围(会场内)和外围(场外会务)的人员及职责要进一步明确。
4) 重视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和对接:如留交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