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研讨会(ATW-2015)暨第六届DNA损伤应答与人类疾病国际研讨会(isDDRHD-2015)在北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5-11-06 浏览次数:103957
由首都师范大学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细胞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信号转导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研讨会(Ataxia-Telangiectasia Workshop, ATW-2015)暨第六届DNA损伤应答与人类疾病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NA Damage & Human Diseases, isDDRHD-2015)于2015年10月11-14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国际报告厅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NA损伤应答和癌症。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细胞生物学会、首都师范大学、美国A-T Children's Project、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Stiftung、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及其出版集团、英国的Ataxia-Telangiectasia Society、以色列的Israeli Association for Fighting A-T、澳大利亚的BrAshA-T、西班牙的Association Espanola Famalia Ataxia-Telangiectasia (AEFAT)等的帮助。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大会共同组织者许兴智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何奕騉致欢迎辞,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80多名参会代表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问候。大会共同组织者、欧洲科学院院士Zhao-Qi Wang教授主持了EMBO主旨演讲人Yosef Shiloh(EMBO成员、以色列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教授的讲座。来自国内外的53名知名学者就A-T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及治疗、DNA损伤应答与癌症的研究等问题开展交流,气氛非常活跃。这些学者包括最早鉴定A-T致病基因的以色列Tel Aviv University的Yosef Shiloh教授和杜克大学癌症中心执行主任Michael Kastan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Marco Foiani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Stephen West教授、HHMI研究员Tanya Paull、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Junjie Chen教授、哈佛大学Lee Zou、北京大学孔道春教授、浙江大学黄俊教授及近几年回国工作的多名青年教授。本次会议还收到35份墙报,经过大会墙报遴选委员会就poster的研究和展示质量遴选出1名EMBO J墙报奖(200欧元)、1名EMBO Reports墙报奖(200欧元)和3名CNU-BKLDDR墙报奖(每人200美元)。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值今年的诺贝尔奖和Lasker奖同时青睐DNA修复,彰显了DNA修复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A-T病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手段、A-T病人对辐射超敏感及其他症状的分子机制和DNA损伤应答的基础和转化研究。本次研讨会的质量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许,国际同行对我国在DNA损伤应答领域人才队伍的汇集和研究质量的逐年提升更是赞不绝口。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效促进我校及我国在DNA损伤修复领域研究的发展。
不定期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研讨会(ATW)首次于1980年在英国召开,此后每隔1-4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一次。本次ATW是第一次在我国举办,也是第一次由我国科学家组织的。A-T的致病基因编码调控DNA损伤应答的核心激酶ATM,A-T病人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DNA损伤非常敏感。isDDRHD年会系列是由许兴智教授和Zhao-Qi Wang院士于2010年发起的,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该会议系列的核心主办方。该会议系列的目的是为在DNA损伤修复领域的我国学者与国际主流实验室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合作。(首都师范大学 许兴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