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荣誉会员——鲍岚
发布日期:2025-05-27 浏览次数:30
鲍岚,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课题组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神经元胞内运输机制及功能的研究,已在Neuron、Nat Commun、PNAS、Cell Reports和J Neurosci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曾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朱月李华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工作先进分子。曾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三届会长,现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创新细胞生物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回忆我与细胞学会的那些事】
筑平台,传星火
我是在2006年前后加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这个大家庭,正是学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学会支持以各种细胞为主题来成立分会,神经细胞作为细胞家族的一份子当仁不让要成立独立的分会。成立了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后,我积极参加分会活动和每一年半召开一次的“神经细胞生物学前沿研讨会”,向同领域的许多专家学习了很多。
2016年我担任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三届的分会长。因为国内有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这样的一级学会,那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旗下的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就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互为补充。首先想到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独立课题组长(PI)会员,采取推荐人制增加会员对分会的粘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了更多的高层次会员就要增加会员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先把分会的品牌会议“神经细胞生物学前沿研讨会”办成一年一次,把会期改成2天,让更多的学者有机会报告自己的工作,特别是给予青年学者报告的机会。另外,分会还为青年PI们设立了“青年论坛”,每年评选6位青年PI到全国各单位宣讲,并介绍他们的科研故事。
2018年分会举办的神经细胞生物学前沿研讨会
2019年分会举办的第一届青年前沿论坛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学会当仁不让要起重要的作用。科普的事需要大家来干,分会主要组织两项活动:一年一度的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和一月一篇的科普文章。为了解决大家不知如何去做科普的困境,我先带领自己的实验室摸索出一套方法写成可执行的方案,由分会统一指导各实验室完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大家参与的难度,可以很轻松地完成科普活动,惠及大众后还很有成就感。因此,每年我们分会都有几十个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每月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一篇科普文章。后来学会还请我把这套方法到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去介绍。去年学会成立了“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我作为副主任自告奋勇地和一位年青研究员负责女科学家的宣传工作,在学会公众号设立了《她与科学》栏目,我把在分会写科普文章的经验推广到这个栏目,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目前这个栏目已经宣传了21位女科学家。
2017年举办的“与细胞对话”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2020年我退任分会长以后,觉得还应该为初级科研人员做一些事。随着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许多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加入到了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他们迫切需要完成系统的神经科学基础理论学习。然而,受限于各单位神经科学高层次专业人才数量和研究生有限的课时安排,只有少数科研院所和大学能够开设系统的神经科学课程。我们分会拥有200多位教授/研究员会员,专业范围涵盖了神经科学的大部分领域,有能力开设系统的神经科学课程。通过初步的酝酿,我牵头邀请分会的5位专家成立了组织小组,2023年9月《神经科学》课程直播开课,每月2次,历时1年多,共开设了25讲,来自全国多个大学和研究所共39 位教授/研究员参加了线上授课,每讲观看在1.5-2.5万人次。在课程播出的过程中要求重播和回放观看的呼声也很大,我们把课程重新优化后放在学会B站上,供学习者免费观看,课程上线半年多累计有3.6万次播放量。
学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一批有公益心的科研人员,有广大的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可以服务,只要有好的想法都会得到学会的支持加以实现。今年我被推选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荣誉会员,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己有机会在学会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