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荣誉会员——吴乔

发布日期:2025-05-26  浏览次数:24

吴乔,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受体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肿瘤及其微环境的互作、以及小分子化合物靶向研究。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tabolismNature Chemical Biology4篇)Cell Research(3篇)、Molecular Cell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资助、区域联合基金重点资助、国际重点合作等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课题二十余项。研究成果二次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卢嘉锡优秀导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福建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暨福建省“最美人物”、福建省“五一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回忆我与细胞学会的那些事】

我与细胞生物学学会的缘分

记得我学成回国参加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就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与台湾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研讨会。由于地理原因,举办地设在了美丽的鹭岛-厦门。当时我有幸跟随汪德耀先生参会并汇报研究工作,期间认识了姚錱院士、张永莲院士以及台湾吴成文院士等一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前辈。他们的杰出成果、幽默谈吐以及学者风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随后,在带领台湾学者参观厦门大学以及集美嘉庚先生故居中与他们结下了友谊,以至于20多年后的偶然机会我能够一下子认出其中的台湾学者。

正是由于这次的经历,我回国参加的第一个学会就是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此后积极参加历学会举办的各种会议并踊跃在分会上分享科研成果。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是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受体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肿瘤及其微环境的互作、以及小分子化合物靶向研究。经过近30余年的辛勤耕耘,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tabolismNature Chemical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先后主持国家级各类基金20多项,包括各类重点项目8;获批专利5项。研究成果二次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卢嘉锡优秀导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福建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暨福建省最美人物、福建省五一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担任学会中不同分委员会理事,组织分委员会的党员学习活动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2010年作为骨干力量撰写申请书,在申请并获得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做出了贡献。本着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爱,目前我仍然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围绕国际前沿开辟新方向、探索新路径寻路追梦,矢志科研事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