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审定会暨听觉衰老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4-11-19  浏览次数:13728


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主办,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承办的“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审定会暨听觉衰老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圆满举行。会议汇聚了国内听觉系统衰老领域的专家,围绕听觉系统衰老主题,旨在对听觉系统衰老生物标志物、听觉系统衰老预警体系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报告与研讨,实现对听觉系统衰老的评估、早期预警和动态监测,减缓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促进我国在听觉系统衰老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和临床应用的转化。

会议由同济大学裴钢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王海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孔维佳教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得到了全国31家单位的听觉系统衰老领域专家的鼎力支持。
当日上午,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共识的审定工作。会议由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磊教授主持,他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医学界专家致以诚挚问候的同时,代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会上,裴钢院士首先发表讲话,强调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生命从衰老角度研究才完整。他提出,科学研究须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注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做听觉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审定这件事,首先要做成世界一流,其次要解决听觉人类健康的医学问题,第三要促进整个学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听觉衰老研究的实质性进展,促进科学探索与社会发展,实现共识、共行、共享,并引领国际前沿。
汇报环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付小龙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讨论稿的核心要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涉及听觉系统衰老的定义、听觉系统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以及筛选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的推荐清单:依据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的遴选依据和证据强度判定标准,提出听觉系统衰老涉及分子、细胞、器官、个体和群体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改变。从功能、结构、体液三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推荐标志物的具体清单。
中国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研究的行动框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耳龄” 预测模型的构建,精准评估和预测耳蜗生物学年龄。
(2)从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个性化预测模型的构建三个维度,提出中国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未来研究计划。
(3)构建“多区域、大样本”队列,建立全国、多中心、所有年龄段自然人群的多维度数据库和样本库,启动社区中、老年人群对听觉保护和功能促进的行动计划,提升健康素养。
随后,与会专家们针对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他们结合各自的学科专长,从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的量化评估和现有临床队列的实际数据出发,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这对完善专家共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指出,听觉系统衰老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标志物研究是临床转化的关键。期待借助联合体优势,系统化推动科研,从共识到行动,引领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
审定会最后,裴钢院士进行总结发言,他呼吁专家们要积极参与,在联合体构建的框架下,搭建起临床与基础研究之间的桥梁,推动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能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做出重要贡献。
当日下午,八位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视角,深入剖析了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革新及临床应用等重要议题,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积极探讨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共同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
图片
参会专家合影
本次会议明确了我国在“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研究领域的行动框架,并对听觉系统衰老标志物的评估与干预达成了初步共识。这不仅为我国听觉系统衰老研究的深入探索和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动力,也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