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基金

为鼓励我国细胞生物学优秀女性科研与教学工作者,奖励她们为推动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中作出的贡献,提升女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自2024年设立“女科学家基金”。

奖励:
  该基金每年评选一次,设立一等基金1人,奖金3万元/人;二等基金2人,奖金2万元/人。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大会上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此外,一等奖获奖者将受邀在学会年会做大会报告或在科普/教学专场中做报告,二等奖获奖者将受邀在在相应专题分会场作学术报告。

参选对象:
  用于表彰主要工作在中国完成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参选人需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且积极参与学会各项事务。该奖项不能重复获得。候选人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2)在细胞生物学科学普及或国内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

参选方式:
  (1)参选人向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直接申报;
  (2)专业分会推荐。每个分会可推荐1-3名参选人。

参选资料:
  参选人需在线提交以下资料:
  (1)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基金申请表一份;
  (2)参选人个人简历(300-500字);
  (3)有关附件材料一份(电子版)。

评选方式:
  由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第一轮评选。奖励工作委员会进行第二轮评选,最终投票确定一等基金1名,二等基金2名。

历届获奖者名单

一类基金获得者

...
蔡华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蔡华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回国建立独立课题组。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亚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分会委员。致力于研究细胞巨胞饮作用的调控机制。通过建立基于模式细胞的研究体系,课题组成功鉴定获得了一系列全新的巨胞饮调控因子,阐明了膜脂、膜蛋白和微丝骨架协同调控巨胞饮结构形成和成熟的分子机制,揭示了营养状态对巨胞饮水平的反馈调节机制,同时发现了调控肿瘤细胞巨胞饮的关键代谢途径并提出靶向治疗策略。这些研究成果在巨胞饮调控网络的解析和其生理功能的阐明上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为全面理解巨胞饮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过去5年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10篇研究论文。获得国际盘基网柄菌学会颁发的青年研究员奖,并入选CellBiol期刊青年顾问委员会; 主持国家和中科院基金项目5项,其中作为课题组长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获得国家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二类基金获得者

...
吴聪颖 研究员 北京大学
吴聪颖研究员,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Chapel Hill)获得博士学位并在UNC Lineberger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并作为项目首席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组关注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建立了一系列新颖的细胞迁移实验装置和体系,开发了细胞骨架和细胞黏附结构的动态高通量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了微流控、冷冻电镜、高通量图像信息学和数学建模等手段,将细胞骨架、基因转录和信号转导联系起来,将液-液相分离的概念引入到细胞骨架和细胞黏附的研究中,阐明了细胞黏附、迁移和肿瘤转移的力学机制,对细胞力学感应、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其中肿瘤转移相关新靶点和新机理的发现已被应用于抑制剂的筛选,有望产生对抑制肿瘤浸润有推动作用的转化成果。相关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Developmental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获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女性科研成果二等奖、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林松年杰出青年学者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等。
...
郑巧霞 研究员 北京大学
郑巧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研究员/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宏院士组高访客座教授。Ca2+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记忆、神经递质释放、心脏搏动、骨骼发育、激素分泌、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卵子受精、细胞增值和死亡、细胞自等。生命体中的Ca2+信号多种多样,不同的组织器官、细胞、胞外环境胞浆、不同的细胞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局部空间微环境,都存在着巨大的Ca2+的局部浓度、动态变化等时空差异。例如在静息态的细胞中,胞浆(nM水平)与内质网(m水平)脂膜以及溶酶体(μM到mM水平)脂膜建立起约一万倍的陡峭的跨膜[Ca2+]梯度。这些跨膜浓度梯度的形成依赖于Ca2+通道、钙泵、Ca2+交换体等的精确调控。由于这些Ca2+调控蛋白的作用,Ca2+在跨膜的进进出出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Ca2+信号亚微空间。而这些局部Ca2+信号的亚微空间,恰好是很多蛋白、酶、激酶等发挥功能或者被激活的重要场所。自2008年起一直从事Ca2+信号的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特别关注内质网、溶酶体、细胞膜、线粒体以及细胞内特定局部纳米空间内Ca2+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特别是探索其在自噬调控过程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功能。在Ce11(2016, 2022), Molecular Cell(2024), Development Cell,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Hypertension在内的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本届奖项由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资助)

Baidu
map